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讀後心得

Tony Yeh
Dec 10, 2018

有幸受到采實文化的邀請,可以搶先閱讀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這本好書。光看書名(高效閱讀法)第一直覺就很適合我當下的情況(?) 我的書架跟桌上堆滿了許多書,可能有1/3左右都是還沒有翻過的,所以我真的需要高效率的閱讀法把這些未讀的書本轉化成為可用的知識。

一般人對於閱讀的迷思就是,要把知識記在大腦裏面。不過序章中作者也說了,大腦比較像是CPU的角色,不是儲存設備。大腦在閱讀時所扮演的功能應該是把書中的文字拆解、結構化、跟既有知識做連結,然後將轉化過的personal知識記在外部儲存工具(例如筆記本、電腦..)才能發揮它最大效用。

之前我也曾讀過某個段落說,其實大腦中的資料有排擠效果,你腦子裡記得越多,你就會越難記住新東西,所以要常常把重要的事或是想法記錄下來,才能騰出空間放新的東西。也很像電腦要常常把記憶體的資料save到硬碟上,不然很容易不見。

整本書的精華就在這一張圖:

高效閱讀法的四個步驟

書中的章節也基於這四個步驟展開。

一、戰略

要怎麼決定該讀那些書?作者看法其實很像我之前分享過的”極速讀書法”: 從心中的問題出發,然後在書中找尋答案 。這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方法,當然也只適合文學藝術以外種類的書籍。閱讀帶有目的性,就代表心中有某些假設,讀到書中有興趣的段落才會思考,也不會被牽著走。

重點是將書的內容當成是你想要Google的結果,只要跳著看對自己重要的地方就好了。

延伸閱讀: XDite — 極速讀書法的實踐心得

有另一種人,只是想享受讀書的樂趣,重視過程而不在乎結果,大家推薦什麼就看什麼。雖然廣博群書,但因為領域相差太大,而不能有效率有系統的讓自己的知識系統更加深化,這樣就比較可惜。

二、輸入

如果我們將輸入的方式廣義一點的來看,還可以有讀跟聽兩種。讀的方式就如同上述,”用有目的的問題來讀”。如果是聽有聲書之類的內容,像我通常都是在通勤的不方便拿起書的時候才會聽,這時候不妨把目標設得稍微廣一點。稍微跨出自己的目標圈一些。

因為對我來說,”讀書”的姿態是比較慎重的,坐在書桌上或是沙發上,看到不錯的段落還要筆記起來,所以其實是一點也不輕鬆。而”聽的姿勢”對我來說就沒有那麼要求,由於又是通勤時間,是上班前以及下班後,精神上也不會100%的集中,更不可能做筆記,所以比較像是”聽廣播”的心態,重點在於”找尋有興趣的內容或主題”。如果今天他說的這本書有幾個段落或是結論有點意思,我就會對這本書有印象,之後再拿來精讀。

在這邊就必須要推薦羅輯思維 得到App 裡面的”聽本書”產品。

我原本就是得到App的愛用者,之前還付費買了萬維鋼的精英日課、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不過中間停了一會,最近因為在找通勤時也能夠聽的內容,就先試了免費7天的聽本書VIP。發現真的超棒的,他一本書大概用20分鐘左右講完,一天通勤時間大概就能聽4本。而且其實蠻多書其實是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展開的,整個重點講完就一個概念,所以有專業的團隊幫忙整理出重點然後唸給你聽,真的是很佛心的服務,對消費者來說,只花了20%的時間,就吸收了書中80%的內容。

在選擇”要輸入什麼”時,也要有”馬上分辨出這是垃圾”的能力。現代人最缺的就是時間,一但你拿起來讀,讀了幾頁如果心裡感覺怪怪的,就要毫不客氣地捨棄掉。相信你的直覺。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 — 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Warren Buffett)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查理‧蒙格 (a.k.a 窮查理)

在輸入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之後,漸漸會有一種在讀某本書某個段落聯想起其他書的時刻。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領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

Steve Jobs

在現代的社會裡,跨界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很難在專一領域裡面到達所有人的前1%。就像我,從學校到工作就算已經寫程式寫了快20年,我還是覺得要達到前1%很難,但如果我對美學或設計有一點涉獵呢?或是如果我對大眾心理學有研究呢?或是喜歡彈奏吉他呢?我就有可能以程式角度實作出很漂亮的介面,或者設計一款一用就讓人無法自拔的社交App,或是用AI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音樂。

其實創新就是如此。現在已經有很少基礎科學的創新,那樣的創新都已經是諾貝爾獎的層級。而極大部分都是做出新的組合而已。隨手都可以舉出一堆例子:iPhone (電話+音樂播放器+電腦),電商(網路 + 商店)….

當你有了N種不同領域的知識之後,你所有跨界的組合就會是2的N次方。(這個答案可以想成針對每一個領域你都可以選擇要用或是不用)。你有10種跟有11種的組合的差別就會是1024倍。所以多方的閱讀真的很重要,用高效的方法閱讀會更讓你突出。

以我的經驗來說,遇到書中不錯的內容或是結論,我現在會用額外的16格速記紙或是單純的筆記本寫下來。 不是照著書上的字抄下來喔,而是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這裡的差別就是強迫運用了你的大腦重組了一次資訊,轉換成自己更容易理解的內容。

這是用iPad 2018 + Apple Pencil + GoodNotes完成的

在每一段話前面加了頁數,這是以後回來看的時候怕看不懂自己寫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回去翻書用的。16格速記法我也都會記得打上頁數。

XDite的16格速記法,用CS掃描王數位化

將心得與精華寫到外部儲存設備後,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碎片化。有的是在GoodNotes,有的是16格速記紙,有的是在不同的筆記本上,有的是在Evernote上。總之就是散落各地,亂成一團,也無法搜尋。這兩天花了點時間想過一次,我發現這些心得能被”搜尋”,對現在的我來說是假議題。我如果想要回憶某一段文字,我其實是還記得可能是哪本書或哪個作者的,所以重點在於,我要有一個集中的地方存放這些心得。後來我選定Evernote,雖然從它增加限制,開始收費之後我就很少在用了。但還是不得不說他是我用過最棒的Note taking App。所以我會考慮付費使用。再來就是要把寫在紙上的文字用 CS全能掃描王 數位化。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款超強大的App。把筆記拍下來後可以校正、對比強化、輸出成圖,一氣呵成。

以上就是我讀完”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心得以及我後續採取的行動。如果大家有什麼筆記數位化的好方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處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