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2619
作者在一開篇說明,要培養幹勁分成兩種:一種是短期幹勁,另一種是長期幹勁。
本書的前半部分講解利用賞罰制度達成短期幹勁的各種做法,例如:希望小孩能夠在學校的考試上獲得好成績、或是能夠持續的分擔家事,就可以定下規則『如果你考試從80分進步到90分,那我就買一個你喜歡的玩具給你』或是『如果你幫忙掃地十分鐘,就可以獲得50塊』。這樣的問題是,如果你希望他持續的進步,或是進步的幅度更大時,你的獎賞就要比上一次更高。如果一直持續相同等級的鼓勵,被獎賞的人也會失去努力的動機。
其實之前也有在類似的書籍上讀過,如果老闆想要增加公司員工的動力,加薪其實是不好的方法,因為加薪是一種『衛生條件』。意思是說,當你擁有的時候,只有剛開始的時候會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心懷感激或是充滿動力,但時間過去(通常不會大於3個月),你就會漸漸習慣,而當『衛生條件』變差、或是消失時,你反而會心生怨恨。所以加薪其實也只能增加短期幹勁。
另外對於使用懲罰也要非常小心,家長或主管必須要做到每次的標準能公開透明且一致,而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無論在獎賞或懲罰下屬時必須一定要在其他人面前,這樣才能帶給對方足夠的驕傲感或羞恥心….我想台灣跟日本的國情有蠻大的差異,在台灣的工作場合老闆敢這樣做,他的地位很快會不保。
利用外在的紅蘿蔔與鞭子的方法,也許在孩子學齡前教導生活禮節與規則來說,還勉強適用,因為這時面對的是有理說不清的狀況,必須得要簡單粗暴對方才能慢慢記憶與理解。一旦孩子長大,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就會發現上面這些招都沒用。所以我們需要更細膩的去激發他的內在動機,進而培養他的長期幹勁。
該怎麼做呢?作者提出了一個公式:
內在動機 = 期待 (%) x 價值 ($)
期待可以理解為這件事成功的機率,價值是這件事對於自己的吸引力。如果你設定了一個超有吸引力的目標,但實現機率是0,那內在動機也會是0,因為對方發現自己做不到之後就會馬上放棄。所以重要的是要給予適當的期待與價值的目標,才能夠激發內在動機。
第三章期待,在說明如何『設定適當成功機率的目標』而讓人覺得也能做到而產生幹勁。方法大概有以下幾點:
- 把大目標切分成一些小的可執行的短期目標
- 自己也要參與定義目標
- 昭告其他人自己要完成的目標
- 製造小贏,先從簡單的開始做,建立自信跟動力
這邊推薦一本我看過的書Goals!沒有目標,你哪裡都到不了,是我看過關於目標設定寫得最棒的一本書,可執行度超高,看完絕對會有一股熱血想把今年的目標定下來一條一條做完的衝動。該作者的另一本書,先吃掉那隻青蛙也很值得一看,不過整本書的重點就在書名。意思是如果你有10件事情要做,就挑出裡面最重要、你最想逃避的那件事(那隻青蛙)開始。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每天一定要吃一隻青蛙,為何不選擇一開始就吃掉它呢?』
『先吃掉那隻青蛙』跟『製造小贏』這兩種思維有點衝突,一個是叫你先做最重要且困難的工作,另一個則是叫你先從簡單的開始。但我覺得是看執行者在哪個階段,如果你患有嚴重的拖延症、遲遲無法開始,那需要的是Just do it,先完成一件小事,把做事的動能慢慢拉起來。但如果你的心理已經過了上面那一關,那就挑重要的事情先做,First thing first,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才是正道。
書上有講到另外一個例子,有時我們會覺得目標對自己來說太難,而遲遲提不起勁來,這時我們可以看別人如何做來激發自己的幹勁。像我很常跟小孩玩樂高,我就會找一些很厲害的樂高youtube跟小孩一起看,雖然我們做不到那麼世界級的水準,但看完之後會有那種『原來可以做成那樣子啊~~』的讚嘆,進而也會激發我們更多想像力,去做一些我們之前沒想到過的造型。
第四章說明如何提升價值,也就是這件事情的吸引力。有以下兩種方法:
- 讓對方產生好奇心
- 讓對方相信自己被需要
價值 = 好奇心 + 貢獻感
好奇心指的是,你要讓對方覺得這件事有樂趣,那什麼事有樂趣呢?就是不能太困難,也不能太簡單的事。作者舉了個心理學實驗,找來一批小學生進行套圈圈遊戲,先問他們從哪個位置投圈圈絕對會中,從哪個位置投絕對不會中?接著他給小朋友自由玩耍的時間,觀察他們最喜歡在哪個位置投圈圈。結果小朋友喜歡的既不是絕對會中,也不是絕對不會中的位置。而是機率有50%的中間位置。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們對太簡單或太困難的事不會有好奇心,只有在不曉得能否成功的情況下才會積極行動。
OKR:做最重要的事裡面有提到,最好的目標設定是很努力去做了也只能達到80%的目標。心流這本書也說,只有當人挑戰比自己程度高一點的目標時,才能進入心流階段。所以如果要激起人的幹勁,要設定比他的能力稍高一點的目標,會有最佳的效果。
如果失敗了,通常會有4種歸因:
- 能力不足
- 努力不夠
- 問題太難
- 運氣不佳
這四種歸因可以畫成以下的四個象限:
如果只是把失敗歸咎於自己能力不足(天生的無法改變)、問題太過困難(外在因素無法改變),就完全不會有進步的空間。但如果只是想成運氣不好,還能夠維持一定的鬥志,會願意再試一次看看,說不定下次就會成功。所以這樣想也是OK的。
當然最好的自省方式就是歸因於努力不夠,必須要再多練習、多精進自己,之後一定會越來越好。
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或是下屬的失敗時,除了觀察他們面對失敗的歸因,也要適時的導正到對方可以努力的方向,就算暫時失去幹勁,也還能爬起來繼續努力。
這本書的重點其實很簡單:要增加幹勁就是要激發對方(或自己)的內在動機勝於利用外在的獎懲制度。另外我有發現,日本的作者在書中喜歡用『以上對下』的方式傳授自己的心法,所以不太會有多面向的論證,而是直接把作者自己認為正確的知識以及行動告訴讀者。那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單方面權威式的書籍,有時甚至會懷疑作者下這種結論是否正確。但如果你是行動派、不會想太多、喜歡快速吸收知識的人,這本書還蠻適合的。